前陣子紐西蘭機師的新聞讓大家對於「隱匿病情」很感冒,的確因為一個人沒有做好防疫,讓大家都遭殃,甚至跨年的計劃泡湯,真的是很母湯,不過藉由這個機會我想要討論另外一個經常被忽略的議題:疾病的污名化。
我們都很清楚,真正的敵人是病毒而不是生病的人,可是很多時候還是會不小心就把聚光燈放在人身上,這次的焦點是新冠肺炎,但過往更常被談到的是憂鬱症跟愛滋病。
越是恐懼的時候我們越容易失去同理。
趁著這幾天大家情緒比較和緩,或許我們可以仔細想一想,當自己是生病的那個人,會希望其他人怎麼對待自己?又有辦法面對自己的疾病嗎?
以憂鬱症來說,經常被談到的概念是「自我污名化」,就是自己覺得不值得、自己覺得自己很爛、就算別人給予關懷,也覺得自己是拖油瓶。患者可能會認為:別人為什麼都可以這麼堅強但是我卻不行、為什麼別人都不會生病卻是自己生病,但以上種種,都是把生病的原因歸納到心裡的脆弱——其實,你不等於症狀,這也意味著你的生病不代表你這個人本身很脆弱。
相反地,勇敢的活下來、或者是不勇敢但是勉強過一天算一天,這都已經是很厲害的堅強。
期許我們在並蔓延的時候,
都能夠給彼此多一點溫柔。